阅读:471
更新时间:2024-05-27 17:02:23
站址选择工作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这样几个方面:光伏发电选址行政要求、日照资源等气候条件、地理和地质情况(包括建筑表面的情况)、水文条件、大气质量、交通运输条件、电力输送条件等。选址时,需要对上述各项条件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这样既可判断选址的可行性,其资料收集工作也为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提供了输入条件,以保证系统的设计质量满足电力行业要求。
(1)光伏电站选址行政要求
选址的土地性质为可用于工业项目的土地,即非基本农田、非林业用地、非绿化用地、非其他项目规划用地等。在选址时需与当地土地局、规划局、招商局等相关部门确认上述土地性质的准确信息。另外,最终确定的选址需得到当地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认可。
(2)日照资源等气候条件
光伏发电选址优先考虑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地区,选址地点应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需要对潜在的选址地进行历史气象资料的收集、统计和计算等工作。
应进行现场的太阳能辐射测量,或取得该地区历史上日照辐射气象数据,如果没有相关测量数据,则可通过调研走访或了解有同类数据的相近地区的情况作为参考,因为全球各个地区的日照条件至少都有描述性记录,此类记录都可作为日照资源的参考评估数据。一般情况下,如能取得一年以上的太阳能辐射资料,即可作为光伏发电项目选址的判断依据。参照国家标准GB/T31155-2014《太阳能资源等级总辐射》中太阳能资源评估的参考判据。
(3)大气质量
大气质量因素包括空气透明度、空气内悬浮尘埃的量及物理特性、盐雾等具有腐蚀性的因素。空气透明度因素有可能存在影响的情况有:当地日照辐射总量中因空气透明度低而导致反射光和散射光占日照辐射总量的比例较大,从而影响光伏发电组件种类的选择。如不考虑此因素,则易导致晶体硅和非晶硅组件选择的不合理,从而增加了投资与收益的比率,降低了投资的经济性,造成资源和设备浪费。
空气中尘埃量决定了该光伏发电系统在设计时是否需要考虑清洗用水,清洗频率。尘埃的物理特性影响组件在运行的过程中是否容易在表面沉积难以清洗的高黏度灰尘层,一旦形成此类灰尘层,组件接收到的光照总量将大幅度降低,从而影响今后系统长期的发电量。
空气中的盐雾对光伏发电系统有两种负面影响:第一,对金属支架系统有腐蚀性,容易减少支架的使用寿命,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防腐措施;第二,盐雾极易导致组件表面沉积固体盐分,从而降低光对组件表面的穿透特性,影响发电量。盐雾在沿海地区常见,在此类地区进行光伏发电选址,需要考虑盐雾影响的应对措施。
(4)交通运输条件和电力输送条件等
如果是对地面光伏发电项目进行选址,则需要对施工阶段大型施工设备的进出场地、大型设备(如大功率逆变器、升压变压器等)的运输进行综合考虑。例如,虽然有的潜在选址地点的特点符合本小节上述描述的要求,但大型设备无法运输,必须要新修满足大型运输机械进出要求的便道才能进行施工,这时必须考虑修路的费用是否符合项目整体投资的经济可行性。同样,大规地面光伏发电选址地点通常比较偏僻,因此必须考虑该光伏发电项目的电力输送条件,即电力送出和厂用电线路。如项目选址离可以用来接入电力系统的变电站较远,则对项目投资经济性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有:输电线路造价高和输电线路沿线的电量损失。而接入电力系统电压等级与上述因素直接相关,因此在选址工作期间,需要与当地电网公司(或供电公司)充分沟通,对列入选址备选地点周边可用于接入系统的变电站的容量、预留间隔、电压等级等进行详细了解,为将来进行项目的接入系统设计提供详细的输入条件。此外,光伏电站选址地的土地使用价格、地方政府对此类项目建设初投资或电价采取何种补贴政策等因素同样影响整个项目建设的投资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