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49
更新时间:2024-05-27 16:09:10
如果说碳核算是碳管理的基础,那么减排技术就是碳管理的动力。碳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碳中和,但是光靠碳核算不能实现碳中和,通过纯粹的碳管理也不能实现碳中和,只有通过碳管理推动减排技术的落地才能实现碳中和。 在完成碳排放摸底后,下一步要做的事情是针对每个排放源,分析其减排直至零排放需要通过哪些手段和技术来实现,哪些技术是成熟的,哪些技术还有待进步,哪些技术是可以直接采用的,哪些技术是需要等待国家推广的。
能源领域减排技术
在能源领域,无论涉及的排放源有多少,其实现碳中和最主要的技术无非是节能、电能替代和可再生电力。
节能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永恒不变的话题,无论是否实施碳管理,一个企业一定会有一个本来就存在的节能主管部门,如能源管理部门、生产管理部门或设备管理部门等。所以在实施碳管理时,采用节能技术虽然是减碳的重点,但并不是碳管理的重点,我们只需要随时了解相关信息就行。
电能替代是指将一个企业使用化石能源的设备全部替换成电力设备。这是一个企业实现碳中和必须完成的事情。但是完全的电能替代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都是一件需要从长计议的事情。且不说完全的电能替代需要将企业涉及的车辆、食堂、宿舍中相关使用化石能源的设备全部更换为电力设备,仅从碳排放的角度来说,在我国当前电力结构下,很多设备在实现电能替代后,碳排放可能不降反升。另外很多生产工艺中需要用到化石能源的环节,目前尚无电能替代的相关技术。所以如何制定合理的规划,让企业在合适的时间,以合理的方式实现电能替代是碳管理者需要思考的事情。
实施电能替代的原因是,在当前情况下,可再生电力已经具备经济可行性。所以电能替代的下一步自然是实现100%可再生电力。关于这一措施,可以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在“双碳”目标下,整个国家的电力体系会在未来几十年里将其碳排放因子逐步降为零,这意味着即使我们在可再生电力方面不再采取任何措施,将来也能实现100%可再生电力;另一方面,我们如果想要提前实现100%可再生电力,那么需要碳管理部门来做统筹规划。要想实现100%可再生电力,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建光伏申站,但除自家屋顶以外,可以再建的地方有限。对于剩下的屋顶光伏无法覆盖的电力,需要通过直购零碳电力或者购买绿证的方式来实现可再生。
在能源领域,使用化石能源的设备除可采用电能替代以外,还可采用其他的非化石能源替代,如能、生物质能、甲醇、氨能等,但这些能源中除生物质能以外,其他能源目前尚不能称为零碳能源,还需要密切观察相关技术的发展方向。
非能源领域减排技术
非能源领域减排技术通常集中在二氧化碳的非能源排放技术及非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上。这些技术虽然总碳排放量不高,但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从工业领域利用绿氢做还原剂生产钢铁,到化工领域利用生物基材料生产塑料,再到生物领域利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牛肉,这些技术一般只针对特定领域的企业。作为企业或者政府的碳管理部门,需要根据自身的行业特性,密切关注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情况,并在内部制定合理的技术路线图,或者自己研发,或者与研究机构等部门合作,将相关技术应用到这些非能源领域的碳排放中。非能源领域主要减排技术如表1-3所示。
总之,这些减排技术才是实现碳中和的动力,作为碳管理者,我们的目的并不是去研究或者开发这些技术,而是针对我们所管理的每个排放源,找到合理的减排技术,在合理的时间,以合理的方式引入并推动技术的落地。